冬季生活百科(冬季生活百科广播稿)

adminzy 生活科普 25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人体需要特别关注饮食和保健的时期,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冬季饮食方面的科普资讯:

冬季生活百科(冬季生活百科广播稿)-第1张图片-HCRM百科

1、少吃辛辣食物:虽然辛辣的食物能带来一时的温暖感,但辛辣食物容易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重冬燥症状,建议在冬季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萝卜、莲藕、木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2、注重“三养”

养肺:冬季干燥,容易引起肺燥病变,适量食用梨、香蕉、枇杷等水果有助于滋阴润燥、养肺生津。

养肝: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肠道消化,清理胃肠道,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害。

养肾:深冬季节天气寒冷,肾虚人群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的症状,足部保暖有利于养肾,建议睡前用热水泡个脚。

3、多吃花菜解冬乏:冬季人们常常感到精神不济,身体疲乏,花菜富含维生素B,其中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维生素,对改善人体精神状况有很大帮助;维生素B6是精神安定剂,有助于提神、缓解疲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摄入的维生素过剩也会有副作用,除了饮食外,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对于缓解冬乏也很重要。

4、选择适合冬季吃的水果:挑选水果时应了解它们的属性,如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吃太多会伤脾胃,因此冬季应尽量少吃,葡萄、猕猴桃及柑橘等都是适合冬季吃的水果,即美味又美肌。

冬季生活百科(冬季生活百科广播稿)-第2张图片-HCRM百科

5、肉蛋类食物适量吃:不少人认为冬天多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就可以增加能量、抵御寒冷,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自带“自动控温系统”,会根据外界的温度调节体温,每天摄入的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禽蛋瘦肉在内,控制在120200克为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包括鱼禽蛋瘦肉在内的所有动物性食物,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20200克。

6、及时补足身体水分:北方本就干燥,加上室内暖气充足,干上加干,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每天补水15001700毫升,视干燥情况还应额外增加,主动喝水,少量多次,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起床和睡前各饮一杯水,即便不渴,也要经过一夜后,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饮水温度别太高,水温尽量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一旦超过65摄氏度,就会对口腔和消化道造成损伤,增加食道癌的风险,不想喝白开水的话,可以喝点淡茶水、柠檬水、苹果水等汤水,既能开胃健脾,又能补充水分。

7、切忌以饮酒取暖:喝酒后感觉身体暖和是因为酒精刺激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流向体表血管,给人造成身体温暖的错觉,这会导致血管麻痹、降低神经感知风险,因为冬季光照不强,人体很难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不仅对骨骼健康有益,还影响免疫功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天然维生素D只存在于深海鱼、蛋黄、蘑菇和牛奶等少数食物中,且含量较少,建议通过补充剂补充维生素D。

8、适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是国人普遍缺乏的营养素,而且它难以通过食物摄取到足够的量,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建议每天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居住在北方或少阳光照射的人群。

9、多食热食为主:冬季应以热食为主,避免生冷食物,烹饪方式可以选择煲、烩、炖等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食物更加美味,还能更好地保留营养。

通过以上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在冬季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年。

标签: 冬季生活 百科广播稿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