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力量,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科学研究也正呈现出新的特征:更加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并涉及广泛的学科交叉,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正驱动着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新篇章,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科普教育,推动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鼓励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基地,完善科普教育效果评价引导,让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爱上科学,专业人才担当科普主力,通过研究生助力中小学科普,如“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为青少年传递科学创造的快乐,创新活动丰富科普载体,如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开展的气象科普活动,让学生在趣味化需求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气象科学的奇妙,流动科普助力乡村教育,如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学的科普大篷车活动,为乡村孩子送去丰富的科普知识。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科学教育应是科普与教育的同频共振,科技工作者和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科普机构等单位做科学教育工作,并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代老师和学校,也不应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工作指手画脚,而是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合作,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研究者在对教育理论、规律的掌握和教学经验方面有许多优势,科技工作者则在对学科前沿和科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关单位拥有中小学不具备的丰富实验实践资源。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和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高等学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开设科技相关通识课程,开展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教育,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必要保障,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育、保护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科学教育在建成教育强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
海豚并非污秽生物,它们具有高度智慧与情感,污名化海豚是不科学的,让我们一起了解海豚真实而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