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力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科学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更加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并涉及广泛的学科交叉,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正驱动着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新篇章。

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科普教育,推动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鼓励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基地、完善科普教育效果评价引导,让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爱上科学,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7日至9月23日在各地集中开展,本期教育版,让我们聚焦几地在开展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积极探索。
专业人才担当科普主力,例如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的科普课堂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生彭亚琴深入浅出地讲解着人工智能在外科医学当中的运用;讲台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与老师实时互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中,这样的场景时有发生,每周一节的科普课成为北京市密云、怀柔等区30余所中小学小科技迷们的期待。
创新活动丰富科普载体,例如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美天美象”气象站展板前,同学们正专注地更换今日天气信息,这是明强小学“自制气象生活小贴士”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缩影,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记录并整理天气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将气象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流动科普助力乡村教育,例如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学,科普大篷车的到来让整个校园沸腾起来,一个个前沿的科学装置、一台台科学互动体验设备一字排开,涵盖光、力、数、声、电磁、物理等学科的科普展品惊艳亮相,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盛宴。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作了战略部署,为从事科学教育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意见》将教育“双减”政策与《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并列作为制定本次意见的政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教育应是科普与教育的同频共振。
科学教育是培育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石,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
探索科学世界,视频引领前沿知识之旅。
科普足迹(科普足迹视频)带你探索科学奥秘,了解自然与科技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