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显卡市场注定是近年来最具技术突破性的战场,两大图形巨头NVIDIA和AMD都已摩拳擦掌,准备祭出基于全新制程和架构的旗舰产品,对于玩家和从业者而言,这一年意味着性能的飞跃和能效比的革命。

核心的变革动力来自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跨越,统治多年的28纳米制程终于功成身退,更为先进的14/16纳米FinFET制程将全面接管新一代GPU的生产,这一转变的意义是颠覆性的:它意味着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可以塞进更多晶体管,实现更强的性能;或者在同等性能下,大幅降低功耗和发热,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的发烧友,还是注重静音与电费的实用主义者,都能从中获益。
NVIDIA的帕斯卡(Pascal)架构
NVIDIA的路线图非常清晰,其下一代核心代号为“Pascal”,根据已披露的信息,Pascal架构的GPU将全面采用16nm FinFET工艺,并引入多项关键技术。
高带宽显存(HBM)的第二代产品HBM2将有望在高端型号上得到应用,与第一代HBM相比,HBM2可提供翻倍的单个堆栈容量和更高的显存带宽,这意味着顶级显卡将有望配备8GB甚至16GB的海量显存,并以惊人的带宽处理超高清纹理和复杂场景,为4K乃至未来的8K游戏和VR应用铺平道路。
Pascal架构在计算效率上将有显著提升,它不仅服务于游戏市场,更被设计用于加速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新的NVLink高速互联技术将允许GPU与CPU或其他GPU之间进行远超PCIe 3.0带宽的数据交换,这对于多卡并联和专业计算应用至关重要。
预计在2016年,我们将看到代号为GP104的高性能核心率先登场,主打高端游戏市场,后续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GP100核心面向专业和计算领域,其性能目标很明确:在4K分辨率下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并完美支持Oculus Rift、HTC Vive等VR设备所需的高帧率渲染。
AMD的北极星(Polaris)架构

AMD方面,其新一代架构代号为“Polaris”(北极星),同样采用了先进的14nm FinFET工艺,AMD此次的战略重心非常明确:极致能效比。
Polaris架构的核心是全新的第四代GCN(Graphics Core Next)架构,它改进了指令调度、原生支持新一代API(如DX12、Vulkan)的异步计算功能,并在显示引擎上支持HDMI 2.0a和DisplayPort 1.3标准,为4K HDR视频输出做好了准备。
从官方演示来看,AMD旨在通过Polaris架构重塑中高端市场的竞争规则,其演示平台在一款游戏中,以显著低于对手的功耗,实现了流畅的帧率表现,这预示着新一代AMD显卡很可能在性能和每瓦性能上同时取得巨大进步,为主流玩家提供一个高性价比且省电的选择。
首批Polaris芯片包括规模较大的Polaris 10和较小的Polaris 11,它们将覆盖从主流笔记本到高性能台式机的多个细分市场,AMD有望凭借新架构的能效优势,在移动平台和迷你PC(SFF)领域获得更多青睐。
市场展望与个人观点
2016年的显卡发布节奏可能会与以往不同,由于新制程产能爬坡的挑战,初期供货可能紧张,价格也会居高不下,首批产品或许会先面向性能要求最迫切的高端市场,之后再逐步下放至主流价位段。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变得更具战略性,是等待新架构带来的性能革命,还是趁机购入正在清仓的上一代高端产品,需要根据自身预算和需求来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NVIDIA的Pascal还是AMD的Polaris,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迭代更新,而是为下一个时代的游戏、虚拟现实和视觉计算奠定基础的产品。
个人认为,这一代显卡的竞争焦点将从纯粹的绝对性能,转向性能、能效、特定功能(如VR优化)的综合较量,AMD若能成功兑现其能效承诺,将极大地改变市场格局,迫使竞争更加激烈,这最终受益的将是全体消费者,而NVIDIA在高端技术和生态建设上的持续投入,则确保了其在高性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于真正的技术爱好者来说,2016年无疑是值得兴奋和期待的一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