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家长和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哪些科普教育形式更受欢迎呢?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1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科学实验(51.8%)、科普展览(47.7%)、阅读科普书籍(43.8%)位列前三。

科学实验作为最受欢迎的科普教育形式之一,其受欢迎程度高达51.8%,科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浙江杭州一所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学生王可提到,现在中小学会举行很多科普活动,还会带学生参观实验室,参与一些实验,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科普展览也是受欢迎的科普教育形式之一,占比47.7%,科普展览通过展示各种科学现象和科技成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和魅力,辽宁的八年级学生家长李妍表示,孩子日常课程比较多,作业也多,没有太多时间参与课外科学实践,但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带孩子参观科技馆,让孩子多亲身体验,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阅读科普书籍也是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形式,占比43.8%,科普书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取科学知识,安徽的小学数学老师卫颖建议学校开设一些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多开展科学创新类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这种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外,还有其他多种科普教育形式受到欢迎,科普讲座(40.2%)、科技竞赛(38.7%)、科技研学活动(37.3%)、科技论坛(32.3%)、参观实验室等开放日活动(30.4%)以及观看科学类纪录片(30.0%)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伟业依赖于人才,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持续强化科学教育,如美国通过了《STEM教育法》等国策,英国、日本、德国等国也将科学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科学教育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
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通过课程设计、转化和实践应用等方式,为学习者构建系统性、进阶性的知识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应模糊学科间的内容边界,打破学科壁垒,对不同领域的科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倡导用跨学科思维去发现、解决及反思现实问题。
为了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各地还纷纷出台利好科普的地方性法规,为切实开展科普提供保障。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石,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问题: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回答:要通过科学实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计多样化的实验项目,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科学现象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组织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评论列表
科普实验究竟揭示了哪些有趣的科学奥秘?通过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实验,揭示了诸如物体运动、化学反应、生物进化等科学原理,不仅增进了公众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人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