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处理器如何选主板?这份指南帮你精准匹配
对于追求高性能的DIY玩家而言,Intel酷睿i9-13900K(简称i9-13900K)或AMD锐龙9 3900X/3950X这类处理器(统称“390系”)是装机首选,但想要完全释放其性能,主板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芯片组、供电设计、扩展需求等维度,解析如何为390系处理器挑选合适的主板,助你避开“小马拉大车”的尴尬。
一、先看芯片组:决定主板的“上限”
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直接影响处理器的兼容性、超频能力以及功能扩展。
1、Intel平台:i9-13900K如何选?
Z790芯片组:首选方案,支持CPU超频、内存超频,提供更多PCIe 4.0通道,适合搭配DDR5内存,例如华硕ROG STRIX Z790-E,供电稳定,散热设计强,适合高端玩家。
B760芯片组:性价比之选,支持内存超频但不支持CPU超频,适合不折腾超频的用户,例如微星B760 TOMAHAWK,供电足够应对i9-13900K默认性能。
2、AMD平台:锐龙9 3900X/3950X适配方案
X570/X570S芯片组:全功能旗舰,支持PCIe 4.0,适合多显卡或高速NVMe硬盘用户,推荐技嘉X570 AORUS MASTER,16相供电,散热装甲完善。
B550芯片组:实用型选择,支持PCIe 4.0(仅限第一槽),性价比更高,例如华硕TUF GAMING B550-PLUS,稳定耐用,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
二、供电与散热:决定性能释放的关键
390系处理器功耗较高(如i9-13900K满载可达250W),主板的供电模组(VRM)和散热设计必须达标。
供电相数:至少12相供电,且需采用DrMOS或直出式设计,例如微星MPG Z790 EDGE采用16+1+1相供电,可稳定支持i9-13900K超频。
散热片覆盖:优先选择MOS管、芯片组区域覆盖金属散热片的主板,避免高温降频,例如华擎X570 Taichi的散热片面积大,导热效率高。
避坑提示:部分低价B系列主板供电简陋,强行搭配390系处理器可能导致降频甚至死机,务必查看具体型号的评测数据。
**三、扩展需求:按需分配预算
主板的功能扩展直接影响装机体验,需根据实际需求取舍:
1、存储需求
- 需多块NVMe硬盘?选择支持3个以上PCIe 4.0 M.2接口的主板,如ROG CROSSHAIR X670E HERO(AMD平台)。
- 仅需基础存储?B760或B550芯片组已足够。
2、扩展接口
- 视频创作者或直播用户:需关注USB 3.2 Gen2x2(20Gbps)、雷电4接口数量。
- 游戏玩家:优先保证PCIe 5.0 x16插槽(未来显卡升级)和2.5G网口。
3、Wi-Fi与蓝牙
内置Wi-Fi 6E和蓝牙5.3的主板(如技嘉Z790 AORUS PRO AX)适合无线环境复杂的用户,可减少外接网卡成本。
四、品牌与售后:隐藏的性价比因素
一线品牌(华硕、微星、技嘉)的主板BIOS更新更及时,对高功耗处理器的兼容性优化更好。
- 华硕的AI超频功能可自动匹配i9-13900K的最佳电压;
- 微星的Memory Boost技术对DDR5内存超频更友好。
避坑建议:小众品牌可能标榜“高规格低价”,但实际BIOS调校和售后支持较弱,慎选。
五、个人观点:两类用户推荐方案
1、极致性能党:直接上旗舰芯片组(Z790/X570),搭配16相以上供电主板,例如ROG MAXIMUS Z790 HERO或技嘉X570S AORUS MASTER。
2、实用主义者:选择中端芯片组(B760/B550),重点挑供电扎实的型号,如微星MAG B760M MORTAR或华硕TUF B550-PLUS,性能足够且省预算。
最后提醒:装机前务必确认主板官网的CPU支持列表,避免 BIOS 版本不兼容导致点不亮!
评论列表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性能稳定、支持超频的B450、B460或Z490主板。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B450、B460、B560等中端主板,以实现最佳性能和兼容性。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高端主板,如X系列芯片组的主板,具体型号需根据处理器的品牌和规格来确定以确保最佳性能和兼容性。。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支持该系列CPU的主板,如B450、B460等中端主板。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高端主板,如X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以确保最佳性能和稳定性。
390处理器适合搭配B450、B460、B560等中端主板,确保性能稳定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