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如《说文》所说“日食则朔,月食则望”。

地球阴影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内,此平面与月球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黄白道面交角约5度;大多数满月时,月球不在黄道面内,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阴影内,因此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
月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月全食是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时发生的,此时月球完全变暗,最近一次月全食发生于2022年11月8日,接下来一次月全食将发生于2025年3月14日,月偏食是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发生的,在其前后均会发生月偏食,最近一次月偏食发生于2024年9月17日至18日,半影月食是当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光度轻微减弱,所以较不易为人注意,最近一次半影月食发生于2024年3月25日。
月食的过程可以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在月全食的情况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时称为半影食始,肉眼较难觉察到,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食既是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食甚是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生光是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复圆是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半影食终是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关于月食的记录,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古代中国与非洲民间认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须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
月食不仅是一种壮观的天文现象,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地球大气结构的机会,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月食也被用来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以及地理经度的测量。
月食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天文现象,它不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通过对月食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评论列表
月蚀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导致地球的阴影部分遮挡了月球,使我们看到一轮弯弯的月亮。
月蚀是天文现象中的神秘时刻,指月球被地球阴影覆盖时产生的部分或全表面遮蔽,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